缅怀大师,今天12月7日,会让我铭记余生的日子。刚刚很多在日本的朋友通知我,有马郎人老先生走了、享年90岁。一位对我的人格影响巨大、我最为发自内心尊敬的老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。一位物理学家、一位诗人、一位平易近人的、连我的孩子出生日期都记得并不忘向我祝贺的老人,一位一直以来鼓励我做好中日之窗促进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老人。每次的相遇都能促动我灵魂的老人。中日产学官交流的这面旗帜不会倒,后辈们会更加努力地传承中日间人文、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。您一路走好! 有马朗人1930年生于日本大阪府,是物理学家,也是诗人、教育家和政治家,曾任东京大学校长、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、文部科学大臣等要职,在日本社会和科学界声望非常高。 有马朗人长期致力于推动中日科技交流与合作,曾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,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多所中国大学的名誉教授,一生访华百余次。 2018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为当年日本“中日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访华团”举行欢送会时,特意为有马朗人准备了庆祝88岁“米寿”的生日蛋糕。 有马朗人生平 1989年,任东京大学校长; 1993年,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; 1998年,任日本文部大臣; 2000年起,任日本科学基金主席和科学技术馆馆长、日本科技振兴财团会长、日中产学官交流机构会长; 2020年12月7日,有马朗人在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家中去世,享年90岁。 有马朗人荣誉 旭日大勋章 理学博士(东京大学・1958年) 文化功劳者 两次获诺贝尔提名奖 中国科技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誉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名誉博士 中国国际友好奖 有马朗人主要贡献 1、1955-1965年对原子核的磁矩、赝自旋、原子核内的集团效应方面开创性的工作; 2、提出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理论。其中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理论已成为原子核结构理论的重要基础,在1984年和1995年两度成为诺贝尔奖的主要候选者。他发表了300多篇论文,到2004年为止总的引用数超过一万八千次。 有马朗人教授是日本的优秀教育家,与中国科学界有着很好的互动,每年访问中国科学院、基金委、大学和研究所。因为多方面的贡献,他获得了很多重要的荣誉,包括欧美大学研究所的名誉博士、名誉教授等,美国的富兰克林奖、美国物理学会的Bonner奖以及日本国家最高奖文化奖。他还是我国的北京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的名誉教授。有马朗人教授2009年1月还获得了中国“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”。2009年9月被北京科技大学授予“名誉博士”。中国60周年大庆的受邀国外贵宾之一。 |